2019-11-14
一、現階段茶葉加工存在的問題
總體上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茶葉加工技術得到了多層次、多方位的快速發展,逐步實現了清潔化和機械化加工,逐步向連續化和自動化作業方向發展。然而,由于基礎底子薄、規模化程度低等條件制約,安徽幹燥設備加工仍面臨勞動力緊缺、作業能耗高、生産成本持續增加、特色新産品開發相對滞後、質量安全水平不穩定等諸多問題。
此外,我國的茶葉烘幹機加工仍與其他産茶國特别是日本和印度存在較大的差距,如日本的蒸青綠茶生産線自動化和清潔化水平高,每天可加工5t鮮葉,且僅需2人操作。我國的茶葉加工生産線整體性較差,标準化和自動化程度低,影響産品的穩定性;制茶工序關鍵參數的挖掘、采集和分析能力不足,且加工技術的智能化、定向化調控尚較欠缺,在自動化和清潔化方面仍與印度、肯尼亞等紅茶生産國存在較大的差距;不同領域研究進展不一,一些新技術和新産品雖已開發成功,但還處于小試驗階段,離大規模産業化應用還有一定的距離。
二、未來茶葉加工的研究方向
縱觀近年來茶葉加工的發展和茶葉消費的發展趨勢,未來我國茶葉加工研究發展的方向為傳統茶類品質、加工技術水平和生産效率的提高,高附加值、多用途的茶葉新産品的開發,研究重點應為以下幾方面:
1、茶葉産品趨向優質化、多樣化、方便化,依靠技術創新,促進茶産品多樣化,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利用工藝創新生産色、香、味、形等方面有特色的新産品,如花香茶、果味茶、奶香茶,以及各種功能茶等。
2、加工主體根據自身特色呈現不同發展模式,其中大衆茶産品加工将由小作坊式、小廠房式向規模化、機械化、品控化方向發展,更加注重以産量和品質穩定取勝。小衆茶産品向多元化、特色化方向發展,定向化生産茶産品。
3、茶葉生産趨向标準化、省力化、低碳化,逐漸向定向化、信息化和自動化作業展,生産過程可實現現場數據實時檢測的遠程/終端專家決策,并形成信息化、智能化生産管理,實現車間無人化作業。
4、學科融合、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協作将更為緊密,通過跨學科、多層次等緊密合作,在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和應用技術研究等領域開展聯合創新,逐步提出典型風味品質的定向調控技術,逐步實現茶産品的電子設備智能化評價。
上一條: 果蔬烘幹機有哪些适用性和社會效益呢?
下一條: 菊花是烘幹的好,還是曬幹的好呢?